卷三百六十八 人事部九
○唇吻
《说文》曰:唇,口端也。
《释名》曰:唇,缘也,口之缘也。吻,免也,入则碎,止则免也。又取抆也,漱唾所出,恒加抆拭,因以为名也。
《传》曰:晋欲伐虢,假道于虞,虞君许之。宫之奇谏曰:"谚有之: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,其虞虢之谓乎?"
又曰:吴将伐鲁,王问于子泄,对曰:"诸侯将救之,未可以得老焉。夫鲁,齐晋之唇,唇亡齿寒,君所知也。不救何为?"
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唇者,齿之垣,所以扶神设端,若有列星与外有限,故曰:唇亡齿寒。
《春秋孔演图》曰:八政不中,则人无唇。(人恃唇乃语,命无阴不制。)
《孝经钩命决》曰:仲尼斗唇吐教,陈机授度。
《史记》曰:越王勾践曰:"孤常不料力,与吴战,困于会稽,日夜焦唇乾舌,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。"
《汉书》曰:张汤与颜异有隙,人有告异以他议,事下汤异。云:异与客语,客云初令下有不便者,异不应,微反唇。汤奏异九卿见令不便,不入言而腹非,论死。自是后有腹非之法。
又《薛宣传》曰:博士申咸毁丞相宣家行不足,宣子况赇(音求。)客杨明,斫咸宫门外,申断鼻唇。况坐徙敦煌,宣免为庶人。
王隐《晋书》曰:《寒俊传》曰:"刘升龙,须昌人。赤色文唇,少言语,有大志,自县小吏至雍州刺史。"
《梁书》曰:侯景僣位,入登太极殿,其徒数万。吹唇唱吼而上。
《庄子》曰:孔子谓盗跖曰:将军唇如激丹。
《淮南子·说山》曰:孕见兔而子缺唇,见麋而四目。物固有似然不然也。
贾谊曰:沸唇投塞垣之下。(匈奴号也。)
《通俗文》曰:唇不覆齿,谓之齖。(音牙。)龃。(粗家切。)
《广志》曰:赤口濮崭,其唇以丹饰之。
《濑乡记李母碑》曰:老君厚唇。
赵志《自叙》曰:志长七尺四寸,洁白,黑发明眉,赤唇,髭鬓不多。
《敦煌实录》曰:王棽(音参,又丑林。)卒,有盗开棽冢者,见棽与人樗蒲,举杯酒赐盗者。盗者惶怖。既饮,见牵铜马出。其夜有神告城门:"我王孟曾使也。人发孟曾冢,以酒黑其唇,明日入城有黑唇者是也。"须臾马还,流汗,盗明诣城门不觉唇黑,为吏所缚。(孟曾。棽之字也。)
宋玉《神女赋》:朱唇若丹。
曹植《洛神赋》曰: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。
又曰:启朱唇以徐言。
崔骃《七依》曰:紫唇素齿,雪白玉辉。
《广雅》曰:咡谓之吻。(咡,音饵。)
《淮南子》曰:决吻治龋,君子不与。(龋,丘主切。)
○齿
《说文》曰:龀,毁齿也。男生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;女生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。(音引)
《释名》曰:齿,始也,少长之别,始乎此也。以齿食多者长,食少者幼也。
《礼》曰:毋刺齿。(□□容止也。)
又曰:濡肉齿决,(决,犹断也。)乾肉不齿决,壑宜用乎!
又曰: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,泣血三年,未尝见齿,(言笑之微。)君子以为难。
《左传》曰: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,立之。将盟,遂诬鲍子曰:"子之命也。"鲍子曰:"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?"(孺子,荼也。景公常衔绳为牛,使荼牵之,荼顿地,折其齿也。)
《诗·硕人》曰:齿如瓠犀。
又《閟宫》曰:既受多祉,黄发儿齿。
《公羊传·庄公》曰:仇牧闻闵公弑,趋而至,遇之于门,手剑而叱之。宋万臂摋仇牧,碎其首,齿著乎门阖。(侧手曰假。□袁葛切。)
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武王骈齿,是谓刚强。取象参房,诛害以从天心。(宋均注曰:房为明堂主布政,参为大辰主斩刈,兼此二者,故重者为表。)
《孝经钩命决》曰:夫子骈齿。(像钩星也。)
《史记》曰:颜回年二十九,发尽白,齿早落。
又曰:范雎事魏中大夫须贾,贾使齐,雎从,齐襄王闻雎辩,赐金及牛酒,贾以为雎持魏事告齐,故得馈。以告魏相,魏齐大怒,使人笞击雎,折胁摺齿。雎佯死。
《汉书》曰:张苍无齿,惟饮乳,百有馀岁而卒。
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豫章项诵,字叔和,为郡主簿。太守为属县所诬,章诵诣狱证,要引刀自掾,(音断。)血出滂流,齿皆堕地。太守获免。
《晋书》曰:温峤先有齿疾,疾因拔齿,中风而卒。
又曰:成帝杜皇后少有姿色,长犹无齿,有求昏者辄中止。及帝纳采,一夜齿尽生。
又曰:谢鲲邻家有美女,鲲调之,女以梭投鲲,折其两齿。世俗为之谣曰:任作达不已,幼舆折齿。"幼舆,鲲字也。
《山海经》曰:黑齿国,为人黑齿。
《河图矩起》曰:帝喾骈齿。(宋均曰:所以骈齿,齿星位。)
《白虎通》曰:帝喾骈齿,上法日参。秉度成纪,以理阴阳。
《抱朴子内篇》曰:或问坚齿之道,答曰:"养以华池,漱以浓液,永不动;次则服灵非散,既脱更生。"
杨泉《物理论》曰:夫齿者,年也,身之宝也。藏之斧凿,所以调谐五味,以安性气者也。
《神仙传》曰:老君疏齿。
《神仙服经》曰:服神丹三百岁,齿化为石。
《王闳本事》曰:闳为琅琊太守,张步欲诛之。闳出东武城门,马奔,堕车折齿。闳心恶,移病归府,遂得免。
《字林》曰:,(牛于切。)齿不相值也。齼,(初举切。)齿伤酢也。咬、啮、噬也。齨,(音舅。)老人齿如臼也。
《段国沙州记》曰:国人年五十以上四齿皆落,将由地寒多障气也。
《异物志》曰:屠移在海外,以草染齿,因号黑齿。
《袁子正书》曰:山梁氏泥于西,屠而漆其齿。
《世说》曰:孙子荆少时欲隐语,王武子曰:"吾当枕石漱流。"误云"漱石枕流。"王曰:"流非可枕,石非可漱。"孙曰:"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"
又曰:王子猷诣谢玄,林公先在坐。王曰:"若林公发鬓并全,神情当复胜此?"谢曰:"唇齿相须,不可偏亡。"
《琴操》曰:聂政父为韩王冶剑,过期不成,王杀之。时政未生,及长,入太山,遇仙人,学鼓琴,漆身为厉,吞炭变音,七年琴成。入韩,逢其妻,从买栉,对妻而笑,妻泣曰:"君何以似政齿?"政乃入山,援石击落其齿。
《楚辞》曰:美人皓齿嫮以姱。
《临海水土志》曰:夷州人俗,女曰已嫁,皆缺去前上一齿。
宋玉《登徒子赋》曰: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
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曰:皓齿粲烂。
张协《禊赋》曰:清哇发於素齿。
○牙
《释名》曰:牙,植也,随形言之也。
干宝《晋纪》曰:贾庶人未害慜怀太子时,有谣曰:"南风烈烈吹白沙,千岁髑髅生齿牙。"(南风,庶人名。慜怀,小名沙门。)
《三国典略》曰:齐太上主生齻(音颠。)牙,问於尚药典御,邓宣以对,太上主怒而挞之。中书监徐之才拜贺曰:"此知牙,生者聪明长寿。"太上悦而赏之。
○喉咽
《说文》曰:咽,嗌也,喉咙也。
《释名》曰:咽,咽物也。青徐谓之脰(音脰。)物投其中,受而下之也。又谓之嗌,气所通流,厄要之处也。
《传》曰:败狄于咸,获长狄侨如。富父终生舂其喉,以戈杀之。
《孝经钩命决》曰:夫子辅喉。
《史记》曰:孙子曰:"夫救斗者不搏撠(音戟。)批亢捣虚,形格势禁,则自为解耳。"(亢音刚,又音抗,人喉也。)
又曰:贯高闻赦张王,乃曰:"所以不死者,白张王不反。今王已出,吾责已塞,死不恨矣。且人臣有弑之名,何面复事上哉!纵上不杀我,不愧心乎?"乃仰绝亢而死。(韦昭曰:亢,咽也。)
《汉书》曰:人有上书言息夫躬怀怨恨,非笑朝廷所进,候星宿,视天子吉凶,与巫共祝诅。上遣侍御史、廷尉监逮躬,系雒阳诏狱。欲掠问,躬仰天大呼,因僵仆,吏就问,云咽已绝。(师古曰:咽,喉咙也,音一千歹。)
《后汉书》曰:霍諿(音缉。)为舅,宋光被诬,上书曰:"譬犹疗饥於附子,止渴於酖毒,未入肠胃,已绝喉咽,岂可为哉!"
又曰:王青字公然。青父隆,建武初为都尉功曹。青为小吏,与父俱从都尉行县,道遇贼,隆以身卫全都尉,遂死于难。青亦被矢贯咽,音声流喝。
又曰:李固对诏曰:"陛下有尚书,犹天之有北斗,北斗,天之喉舌;尚书,陛下之喉舌。"
《魏志》曰:乐陵王茂兄东平王薨。茂称咽病,不肯发哀,诏削户。
《蜀志》曰:彭羕与葛亮书曰:"先民有言,左手据天下之图,右手扼其喉,愚夫不为也,况仆颇别菽麦哉!"
《唐书》曰:幽州朱融、镇州王庭凑叛,东川节度王涯献书曰:"臣闻用兵若斗,先扼其喉。今瀛、莫、易、定,两贼之咽喉也,诚宜假之威柄,戍以重兵。俾其死生不相知,间谍无所入,而以大军先进冀、赵,次临井陉,此一举万全之势也。"
《抱朴子》曰:焦喉之渴,遥指沧海。
《列女传》曰:齐锺离春者,宣王后也,极丑,卬鼻结喉。
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膣为杨凤珪者,其妻陈姬,珪早亡,兄弟欲嫁之,姬於是列刀割咽,流亚几死。九族惊异,乃从其节。
又曰:蜀郡史贤妻张昭仪。贤既犯罪被诛,仪取刀自割咽喉而死。
《物理论》曰:咽喉生之要孔。
《黄帝素问》曰:喉主天气,咽主地气。
○颐颔
《释名》曰:颐或曰辅车,其骨强,所以辅持其口。或曰牙车,牙所载也。或曰颔车。颔,含也。
《韩诗》曰:有美一人,硕大且{妗酉}。(薛君曰:{妗酉},重颐也,瘟澎切。)
《周易·噬嗑卦》曰:颐中有物曰噬嗑。
又《颐卦》曰:颐,贞吉。观颐,自求口实。
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后稷歧颐自求,是谓好农,盖象角玄,载土食穀。(宋均注曰:面皮有二象也。颐面为下部,下部为地,巧于利也。)
《战国策》曰:静郭君善昆辩,昆辩多疵,门下不悦。孟尝君以谏,静郭君大怒,舍之上舍,令长子御,旦暮进食。威王薨,宣王立,太子不善静郭君,辞之薛。昆辩至齐见宣王,王曰:"子,静郭君所听爱者乎?"曰:"爱即有之,听即无有。王之为太子,辩谓静郭君曰:太子相不仁,过颐豕视,若是法背父,不若废太子,更立卫姬子婴儿郭师。静郭君泣而曰:'不可!吾弗忍为。'听辩而为之,必无今患矣。"宣王曰:"寡人殊不知此。"乃迎静郭君。
《史记》曰:黄歇上书秦王曰:"本国残,社稷坏,刳腹结肠,折颈摺颐。"(摺,卢合切。)
又曰:蔡泽顩颐。(顩,瘟篷切。)
《汉书》曰:王莽蹙颐。
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班超字仲升。为人大志,不修小节。尝行诣相者,相者曰:"祭酒布衣诸生,而当封侯万里之外。"超问其状,相者曰:"生燕颔虎头,飞而肉食,此万里侯相也。"
《江表传》曰:孙权方颐大口。
《三国略》曰:徐之才,年十三,刘孝绰见之,言曰:"徐郎燕颔,班超之相也。"
《帝系》曰:帝喾方颐。
《庄子》曰:支疏颐隐於齐。
又曰:孔子游缁帷之林,弦歌鼓琴。奏曲未半,有渔父下船而来,须眉交白,被发揄袂,行原而上,距陆而止,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之。
《韩子·喻老》曰:白公胜虑乱,罢朝,到杖策錣贯颐,而血流至地而弗知,郑人闻之曰:"颐之忘,何不忘哉?"(策,马箠也。箠端有针似□马谓之錣,音竹劣、陟卫二切。)
《河图》曰:黄帝兑颐。
《说苑》曰:田单攻翟,三月不克,婴儿谣曰:"大冠如箕,长剑柱颐。"
《西京杂记》曰:匡衡字稚圭,亲骚能说《诗》,时人为之语曰:"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。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"鼎,衡小字也。
王粲《七释》曰:扬蛾眉而颐指。
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周燮顩颐折頞,其貌甚丑也。
《谈薮》曰:北齐李恕无须,崔谌玩之曰:"何不锥刺颐,作数百孔,拔左右好须者栽之。"
○承浆
《释名》曰:口下曰承浆,承水浆也。
《针灸经》曰:承浆,一名悬浆也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